tp钱包
■番禺篇
一个念想,一份情怀,一次倾尽心力的研究实践,终成88万字鸿篇巨制。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宝玉石研究鉴定中心主任丘志力和他的团队行遍广东番禺、阅遍历史卷帙,终于用一部专著把番禺珠宝30年跌宕起伏的珠宝产业发展史娓娓道来。
用丘志力教授的话来说,番禺和深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珠宝产业发展的两大“引擎”,后者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而番禺珠宝产业则从香港手中接过接力棒,从诞生之初便拥有强大的国际产业化的基因。
丘志力教授主编的《番禺珠宝产业发展30年》出版于2019年底,这是第一本关于中国珠宝产业集聚发展及其与世界珠宝产业互动的专著,记录了番禺外向型珠宝产业的发展历程,以此为中国珠宝产业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纵览此书,可以窥见整个中国珠宝产业近30年来的发展脉络。
作为学术象牙塔里的学者,丘志力教授的身上少了行业中人的江湖气,多的是平静、沉着和一针见血的学究气。在这层意义上,丘志力教授(团队)是一位记录者,观察、记录着番禺珠宝产业的经年变迁。
但仅仅用“记录者”来形容丘志力教授略显单薄。“如果不了解行业的各个环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甚至是文化,就无法成为一个好的记录者。因此,我们还必须是参与者。”丘志力教授如是说。而在记录和参与的基础之上,谁来清醒地评估市场的发展?“恰恰,我们必须又是清醒的旁观者。”
记录者,参与者和旁观者。这三种身份融合于丘志力教授一身,让他悠然自得地穿梭于珠宝产业之间,沉浸又清醒地将一切尽览胸中。
南方+珠宝栏目特约主理人和利对话丘志力教授
◎专访1+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丘志力:
番禺珠宝产业转型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过程
南方+:在中国珠宝产业中,广东占据了半壁江山,主要又集中在深圳和番禺,深圳主要针对国内,番禺针对国际,所以说“世界珠宝,番禺制造”。您的著作《番禺珠宝产业发展30年》对番禺珠宝产业的过往进行了梳理,您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何以番禺作为研究样本,番禺在中国及全球珠宝产业占据怎样的地位?
丘志力教授:为什么选择番禺作为“解剖”对象?
首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的研究团队就在广州(学院现已整体搬迁珠海),对于研究番禺珠宝产业有地理之便。
其次,最关键在于,番禺在国际珠宝产业中的影响力非常大,番禺的珠宝精工制造在全世界都非常著名,可以和世界最著名的几个中心媲美,这点毫无疑问。所以研究番禺的珠宝产业是有国际意义的。
第三,一个产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就是在一个很小的区域,一个产业或者行业的上中下游全部都可以集中在那里,比如人们都知道的美国加州圣何塞(San Jose)的硅谷所在,就是一个顶尖高科技的产业集聚。番禺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这里有从源头的宝石资源到加工、镶嵌,再到销往国际的全产业链条,香港销往欧洲的名贵珠宝很多都在番禺制造。对于产业集聚来说,番禺珠宝产业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
还有一个原因和番禺产业发展的历史有关。广州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某种意义上是从番禺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初,珠宝产业从香港转移过来,番禺在某种意义上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最早的一批珠宝产业基地,和深圳时间差不多。改革开放以后,番禺和深圳成为我国珠宝产业发展两个引擎,具有深厚的产业文化底蕴。
这些都是我选择番禺珠宝产业的几个重要理由,它的产业影响力、精工制造以及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番禺珠宝产业是我们在国际最顶级珠宝产品舞台上的主力存在。
南方+:番禺珠宝产业带是如何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丘志力教授:番禺珠宝产业的形成和香港的产业转型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初期,香港的制造业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型,人力成本、地产成本都很高。正好当时内地有人口红利,加上我们的技术工人、地方文化,都很容易接纳这样的一种产业。所以那个时候,有一批在番禺出生的或者故乡是在番禺的香港老板就把产业逐渐从香港转移到了地理接近的番禺和深圳这两个区域。
大企业的进入势必就带来 “虹吸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有些人跟着老板干了发现自己也能做老板,就拉一帮人出去做工厂。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发现这个地方需要很多宝石,那么做原材料销售的人就开始跟着进来了。进来了以后发现这里面还需要很多机械设备,所以做制造业的也就进来了。慢慢地就形成了集聚效应,而且是自发的。
除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的腾飞对番禺珠宝产业集聚的形成也很关键。人们慢慢有钱了,开始需要珠宝了,同时国际上也需要中国原来在香港制造的珠宝,我们正好提供了这部分的产能。
番禺珠宝产业的特点是以国际高端珠宝制造为重心,产品主要针对国际高端珠宝产业市场。
南方+:番禺珠宝产业发展这么多年,目前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当下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机遇是什么?
丘志力教授:番禺珠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对于高端珠宝制造技术的把控,以及它的管理能力。如果你去到深圳或者国内其它地方的工厂参观,你会发现他们对工厂的管理和番禺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番禺工厂一直是面向国际市场,以国际标准进行管理的,国际上的很多大品牌不仅对产品有要求,对工厂的管理也有要求,例如用工、环境保护等标准要求较高。
当下产业面临的问题是,产业的发展到了交接班的阶段,曾经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那批老板们退居二线,他们的二代开始慢慢接手。对于这些二代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他们的热情还有没有老一代人那么高?第二,现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已经可以媲美国际市场,这两个市场的经营模式、消费观念都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怎样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如何面对深圳这一国内市场最核心竞争者所带来的强大竞争压力?
所以这十年来,tp钱包官网番禺珠宝产业从以国际为主转型到国际、国内兼营,二代们也在努力地思考如何创新应对,在保留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兼顾国内市场的发展。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也是番禺珠宝产业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无论是广州市政府还是番禺区政府也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把广东省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广州钻石交易中心建在番禺,也是希望通过大平台的介入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
全世界范围内,珠宝贸易是限制比较少的一个产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番禺珠宝产业仍然有它的生长空间。新口号“世界珠宝,番禺智造”,就是提倡利用新的智能技术进一步挖掘番禺珠宝产业的潜力,来满足国际高端珠宝市场的需求,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发展路径。
南方+:广东珠宝产业集中在哪些城市,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丘志力教授:除了番禺,还有深圳。深圳有个说法,叫“珠宝产业全科制造”,意思是各种东西都有,包括黄金、翡翠、和田玉,以及彩色宝石的镶嵌、时尚首饰等全都有。
东莞有两大业务,一是黄金制造,有一些大的黄金生产厂,二是时尚首饰,大家看到市场上很多的时尚首饰,用不锈钢甚至用皮、木来做一些合成宝石装饰品的镶嵌,东莞也有产业集聚。
玉器的话,广东有几个很大的中心。揭阳是国际高端翡翠的中心,佛山平洲也是很重要的翡翠集散地,特别是翡翠手镯。还有就是肇庆四会,过去四会是玉雕,特别是大型玉雕艺术品的集聚地,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影响,现在四会思考到了消费渠道的改变,正在转型做强做大直播。广州荔湾也是一个传统的珠宝贸易中心,目前仍然是国际性的成品贸易中心之一。
南方+:在您的研究中,您认为当珠宝玉石首饰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丘志力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以回答的问题。
首先是世界经济环境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就导致了:一,高端珠宝的投资价值凸显,有钱人会选择高端珠宝作为投资标的;二,经济环境的改变导致中低收入阶层不敢花钱了,一般的珠宝首饰的买卖自然就受到影响。
第二,就产业本身发展的要素来说,特别是对中国市场而言,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很多高端的珠宝资源,尤其是最重要的几个珠宝品种的对外依存度太大。我们99%以上的钻石都来自于国外,翡翠更是百分之百从国外进口。玉石方面,大家都知道新疆和田玉很有名,但实际上国内和田玉市场上大部分的碧玉都来自国外,比如加拿大、俄罗斯等地。彩色宝石方面,全世界最有名的祖母绿,还有红宝石,我们的产量也都是微乎其微。整个产业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那么大,对产业发展的约束是非常大的。
第三,产业的税收结构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那么多玉石原料要进口,如何评估这些毛料的价值?相关的标准都是缺失的,这就导致了很多材料的进出口没有第一手发票,跟着相关行业,比如加工、销售都面临很大的问题。所以,要推动产业发展,就必须首先要让产业阳光化。
第四,信息化导致了整个珠宝产业的结构性改变,对珠宝业发展其实是一个双刃剑,它会重构珠宝产业。个人近年来一直努力推动中国珠宝产业玉石产业与国际接轨,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渠道,通过产品设计的互动,互联互鉴扩大市场蛋糕,为实现国家间文化的互信作出贡献。
第五,智能化也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趋向。怎么样将珠宝的智能化和穿戴产品结合在一起去推动市场的发展,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留意了,比如把“珠宝”产品和电子设备、家装设备结合在一起,互相融合发展。
AI时代到来以后,不仅是珠宝产业,所有产业都会面临产业的重构。未来怎么办,谁都不知道。我个人认为珠宝业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未来还是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市场会进一步细化,必须能够非常专业,非常能够洞察消费者的消费意图,然后通过一种现代的消费场景,比如AR,更直接去吸引消费者,从而才能扩大市场的份额。
◎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系列
打开一扇窗,窥视珠宝的江湖(前言)
黎志伟:站在阳光下,没有秘密|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
刘文辉:向上走,无问东西|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
刘受松:制造与智造,“工厂佬”的新与旧|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
变化的劲风,在行业内外呼啸|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
吴威:一代人将老去,一代人正年轻|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
【文字/脚本】梅子仪 马华
【出镜/主持】和利
【拍摄/剪辑】陈俊彦 王萱
【海报设计】吴颖岚 谭唯
【统筹/策划】马华 和利 何伟贤
【制片人】和利 马华
【总监制】陈韩晖 赵兵辉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内容支持:和记文化传播公司、宝创会传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