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钱包
■番禺篇
和我国许多个现代都市的成长轨迹相类似,番禺珠宝生产基地的发轫,也是从成片的农田开始的。
40年前,番禺珠宝以来料加工为基础,以香港为贸易端口,为欧美各大知名品牌代工生产。40年后,番禺逐渐从一个“耕地种田”的地方,进化成了世界珠宝精工制造首屈一指的聚集地。现在的番禺区沙湾街道和沙头街道,方圆10公里左右的区域内,密布了1.3万家珠宝企业,它们的命运早已细密交织,不可分割。
但是,即便拥有了最齐备的珠宝产业链,站到了全球珠宝精工制造端的第一梯队,番禺珠宝仍是“幕后英雄”,珠宝所散发出的夺目光芒,并没有返照其身。
现任广州市番禺区珠宝厂商会荣誉会长、广州市番禺区珠宝产业发展联合会执行会长的吴威,想要这些“幕后英雄”被看见。
“我们广东人很多只会‘做事’,不会‘看事’。”在珠宝行业逾20年,吴威再清楚不过行业人士的秉性,但他希望,这些“幕后英雄”在埋头做事的同时,也能更多地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
番禺珠宝厂商会成立于1991年,30年后的2021年,番禺珠宝产业发展联合会成立。作为产业商会,其最大的功能是作为政府制定的政策实验室,连通产业与企业的信息桥梁,同时也是一个行业集体的组织者、行业信息的聆听者。
对于吴威而言,商会会长的身份是荣誉,也是责任,更是动力。担任会长10年来,他凝聚各方力量,不遗余力地为番禺珠宝产业的发展摇旗呐喊。
“我们的工厂,要从‘幕后英雄’慢慢走回台前,让大家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在这个过程中,也把番禺珠宝的底蕴、把中国的珠宝文化和工艺美术展示给世界。”吴威期待着。
南方+珠宝栏目特约主理人和利对话吴威
◎专访1+1
广州市番禺区珠宝厂商会荣誉会长、
广州市番禺区珠宝产业发展联合会执行会长吴威:
让“幕后英雄”慢慢走回台前
南方+:在番禺珠宝产业的发展中,珠宝产业发展联合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吴威:作为行业商会,我们跟企业联动读懂政策,包括国家层面的最新政策。我们还跟广州市、番禺区联动,最近番禺在推动打造时尚产业链,努力打造“第二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我们也在努力把中国文化和珠宝文化相结合,在文创、时尚领域发力。还有结合数字化,比如借助互联网直播,把番禺的精工制造更多地展示出来。
40年前,番禺是来料加工,逐渐从一个耕地种田的地方,变成了全世界珠宝精工首屈一指的聚集地。番禺应该拥有世界上最聚集、最齐全的珠宝产业链,是世界珠宝精工制造端的第一梯队。现在单单是番禺区范围之内,就有1.3万家珠宝企业,每个小工厂都是一个研发中心。据统计,有50%—60%的国际高端珠宝都在番禺代工。
所以我们希望慢慢地把番禺珠宝的底蕴、把中国的珠宝文化和工艺美术展示出来。
南方:您觉得番禺珠宝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吴威:其实现在最大的挑战是销售渠道上的。
以前的渠道叫来料加工,我们做完货就发到香港,他们通过做展览再去分销。现在来料加工或生产的工作我们还在继续做,但不局限于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孵化新的平台,比如借助互联网、网络直播,能不能自己做一些小众品牌或者特色品牌再去做销售?
以前很多客户找到我们需要通过展览会或者一个、两个“中介”公司,现在,通过网络直播,我们可以把工厂的实际,工厂在做什么、善于做什么,都展示给大家看,客户觉得好,就会直接来找我们。最近我们有很多工厂接的单就是这样,也有很多国外公司直接找过来,而且接单成功率非常高。
得益于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更快速地链接到需要的客人,这也是产业聚集的一个好处,能绕过传统的展览会或其它中介,把客户直接吸引到番禺来。这样,我们的工厂也就从“幕后英雄”,慢慢地走回台前,让大家知道“幕后英雄”来自哪里。我想,这对广州甚至整个中国的经济也会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南方+:您觉得当下番禺珠宝产业有哪些发展机遇?
吴威:在数字化的推动下,番禺珠宝精工制造实现了降本增效,现在大量低价产品的生产不会找到番禺,反而在高端珠宝、家私珠宝、文创礼品等更多品类的产品上,番禺受到了世界范围的更多关注。
现在番禺珠宝产业的痛点是什么?我们不缺产业工人或者研发人员,缺的是有新理念的年轻人,更缺的是会做策展、策划、直播或者“打”销售端的人员,这个可能是番禺或者广州在人才培养上面要做的事。
一个产业的发展,人才最重要,旧的传统要传承,但也需要有人去做创新,用新的模式去推广或销售。现在很多小年轻非常厉害,随便拍一两个小红书视频就火了,这说明了“会做的人机会多”,我们也想要引进新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另外,刚好现在也是接班期,要发挥好二代、三代这些年轻人的力量,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一起来推动。
南方+:“世界珠宝,番禺制造”,番禺作为全球珠宝品牌供应链基地,一个国际化加工的桥头堡,您如何看待番禺珠宝企业与香港及大湾区珠宝企业联动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吴威:国外市场是非常信任香港企业的,因为他们发展得早,做事方法很认真,在国外市场的信用度非常好。大陆有好的产业基础,慢慢地我们也在信用度等各方面进行提升,就像身份证就是一个人的IP一样,一个公司就是一个IP,所以我们不做没有信用的事情。
香港有雄厚的经济和信用基础,产业基础方面,他们有一部分工厂在番禺。而番禺则有新兴的力量,在跟他们契合、联动的时候,可能又会再创新出新的模式来。
南方+:您既是一个行业商会的会长,又是珠宝企业家,您看到的番禺珠宝产业在这几十年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像您这样的资深从业者而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吴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赚钱是为了吃饭。现在除了做加工或者提供就业之外,我们开始更多地做文化传承,做品牌,TokenPocket官网做策划。不过做品牌的难度非常大,要走一条很长的路,毕竟做品牌不是简单注册一个商标而已,商标只是一个logo。
另外,做品牌,不一定马上就要做出大品牌,某种意义上,工厂是品牌,供应链也是品牌,每个人的IP也是品牌,重点在于,我们要做有特色的品牌。做品牌的目的是让你可以找到我,我对这个东西负责,比如客户可以通过看直播,直接溯源到工厂。
南方+:近几年,您了解的和正在进行的工作中,番禺区当地政府、番禺珠宝厂商会在促进当地珠宝产业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面临的难题还有哪些?
吴威:我们做了8届番禺珠宝文化节,最近还举行了时尚潮流趋势发布会,做了这么多事情,目的就是把番禺的优势展示给大家。
这几年番禺珠宝产业的发展慢了一点,不过我们整体的进出口数据越来越好,国外订单的价值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也是想努力把进出口业务做好。
除了进出口业务之外,我们开始也想做一些直销、内销,或者跨境电商,不过现在还不是特别成功,很多还在孵化中。APM是我们的一个标杆案例,它虽然是法国品牌,但是它基本的生产研发端都在番禺,它的老板也说APM是半个中国品牌。
APM的成功证明了番禺具备了做品牌的底蕴或者土壤,我们的珠宝产业链非常完善,只是我们需要更多会做品牌、做策划的人,给这个土壤再浇水,让整个行业发展得更茂盛。
另外,在各种配套设施方面,番禺海关也做了很多创新和“第一”,包括第一家海关进驻产业园,所以我们也很谢谢海关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产业发展得更好。
我们现在要“筑巢引凤”,把“巢”做好了,“凤”就来了。不过目前碰到了一些小问题,大家也在一起解决,这个事情就可能发展得更快。对于单个的工厂来说,它们可能正处在阵痛期,但是有阵痛才会有变革。最近有几个朋友开始专门做一个品类,比如做精工佛像,或者高端定制,都做得非常成功,这给了很多工厂启发。
目前番禺珠宝产业的整体状况是,产业发展的土壤是具备了,可能还需要再多一点推动力,就好像整辆火车已经在这里了,但是它没动起来,还差一个火车头。所以现在政府也在努力打造时尚产业链,里面就包括了珠宝。
南方+:目前很多番禺珠宝企业正在转型当中,出海贸易是其中一个发展方向,与此前为“世界珠宝品牌”代工相比,如今的企业出海,是在延续过去的生意还是另辟蹊径走出新的路径?
吴威:路有很多条,跨境电商、国内电商都是我们想尝试做的。虽然最近因为政策不稳定,不同国家的平台之间存在沟通上的问题,跨境电商暂时做得一般,但是我们觉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它一定是个很好的机会,是一条好的赛道。现在我们也在各个平台尝试,比如能否打通亚马逊,在国内或者国外设仓,等等。
在产品方面,要做有特色的产品,比如说潮玩类、文创类、佛教类,还有每个地区的特别的手信类。
南方+:我们了解到您很有大爱,一直将商会的工作放在首位,带领着整个行业推广番禺的精工制造,以及推动产学研融合,想听一下您的分享。
吴威:对我来说,商会会长的身份,是荣誉,也是责任,更是动力。而且我们20多年来就干珠宝这一件事,那把它干得出色一点不是更好吗?我觉得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对大家都非常好。
为什么一直为推广番禺的精工制造发声?因为我们广东人很多只会“做事”,不会“看事”,我希望我们的工厂在埋头做事的同时,也要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当下的形势和方向。
产学研方面,现在学校、企业都各有各的痛点。比如,你让学生来全职做工人吗?不行,他们要学习。叫他们一个月来上三天班吗?这样对企业来说成本更高。所以很多的“产学研”没法落实。这些痛点怎么解决?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现在也有一些模式的雏形,比如,相较于学生,我们更多地让一些学校的老师参与到产学研中来,采用项目制,当作一家企业去经营,适当地给参与者一些回报,他们才有动力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南方+:您觉得番禺未来会不会跑出一两个像卡地亚、蒂芙尼的一线品牌?如果番禺想要打造自有品牌,最优的路径是什么?
吴威:估计这个有一点难,国际大牌的形成需要时间,没有那么快。
在路径上,企业需要引导,政府必须推动。这十几年来,有好多企业尝试过做品牌,但是丢了几千万进去之后,连“泡”都没有冒出来,所以他们只好半路擦擦眼泪又回来了。
所以做品牌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其实中国珠宝在这三四十年,发展得已经非常快了,只不过发展大品牌需要时间,做一些小品牌的机会,我们觉得还是有的。
◎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系列
打开一扇窗,窥视珠宝的江湖(前言)
黎志伟:站在阳光下,没有秘密|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
刘文辉:向上走,无问东西|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
刘受松:制造与智造,“工厂佬”的新与旧|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
变化的劲风,在行业内外呼啸|广东珠宝产业一线走访录
【文字/脚本】梅子仪 马华 何伟贤
【出镜/主持】和利
【拍摄/剪辑】陈俊彦 王萱
【海报设计】吴颖岚 谭唯
【统筹/策划】马华 和利 何伟贤
【制片人】和利 马华
【总监制】陈韩晖 赵兵辉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内容支持:和记文化传播公司、宝创会传媒公司
部分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